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20:10:00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近日,两名儿童先后感染“食脑虫”不幸死亡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报道,8月22日,福建一名5岁女童离世。其家人在社交平台透露,孩子此前曾在游泳和泡温泉后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最终被确诊为感染“食脑虫”。
另一起悲剧发生在8月11日,一名6岁男孩同样因“食脑虫”感染不幸离世。其母回忆称,孩子在发病前曾参加过打水仗游戏,并曾在水边捞鱼。
什么是“食脑虫”?感染途径有哪些?公众应如何预防?为解答疑问,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的专家。该科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也是“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京杭。受访者供图
对话专家:
徐京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
疑问1:
什么是食脑虫?
封面新闻: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食脑虫”?
徐京杭:“食脑虫”这一名称听上去令人恐惧,但它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虫子”。 “食脑虫”指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原虫,它是一种致病性单细胞生物,包括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棘阿米巴等。其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是最著名、最典型的“食脑虫”。它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病情最急、最致命,这也是我们此次科普的重点。
当阿米巴原虫侵入大脑,它会直接吞噬脑神经细胞,并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失控的过度反应,引发“细胞因子风暴”。这相当于一场在颅内同时发生的“物理攻击”和“免疫爆炸”,导致大脑迅速水肿、颅内压力飙升,最终造成不可逆的脑疝和死亡。
疑问2:
“食脑虫”感染途径有哪些?
封面新闻:能否介绍其感染途径?是否只感染儿童?
徐京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的主要感染途径,是含有该活体阿米巴的水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尤其需要水流强劲地进入鼻腔深处,使虫体有机会接触到嗅神经末梢。饮用这类水通常不会感染,因为胃酸可以将其杀灭,并且该病不会传染。
常见的感染场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在温暖的淡水中如河流、湖泊、温泉等进行跳水、潜水、游泳等。当人们在水中活动时,含有阿米巴的水被用力吸入或呛入鼻腔,容易造成感染。二是使用被阿米巴污染且未消毒的水来冲洗鼻腔(洗鼻器)、漱口或洗脸时,不慎将水呛入鼻腔。
近期报道中,一个月内有两名儿童因“食脑虫”感染死亡,但感染风险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无论是儿童或成人,风险高低主要取决于接触被污染水源的机会多少。儿童可能因更多参与水上活动,接触含有阿米巴水源的频次较高,因而风险相对更大。但成年人同样可能感染,国内外均出现过40至50岁患者感染的案例。
疑问3:
感染初期有哪些症状?
封面新闻:感染初期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与其他类型脑膜炎或流感进行区分?出现什么“警示信号”时必须立即就医?
徐京杭: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的初期症状并不典型,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与其他类型脑膜炎(如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仅凭临床症状难度较大,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相似,通常需依靠医院专业检查,例如对脑脊液进行病原体检测,才能明确致病源。
若是与流感进行区分,则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流感引起的头痛一般不会异常剧烈,使用退烧止痛药物后多可缓解;而脑膜炎患者即使退烧,剧烈头痛仍常持续,并可伴有颈部僵硬、低头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如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模糊、幻觉,甚至抽搐或癫痫发作。
一旦出现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颈部僵硬,以及意识或精神状态明显改变等症状需要立刻就医。
疑问4:
如何理解“死亡率极高但感染率极低”?
封面新闻:资料显示,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死亡率极高但感染率极低”,您如何解读这个特点?为何感染如此罕见,但一旦感染后果又如此严重?
徐京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的死亡率超过97%。在全球范围内,仅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幸存下来。
究其原因,首先,阿米巴原虫侵入的是人类大脑,该核心区域一旦受损后果严重;其次,其感染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而此后病情发展又快得惊人,从出现症状到生命终结,只有短短几天,留给医疗人员诊断和治疗的窗口期非常短;人类免疫系统难以有效识别和对抗此类阿米巴原虫,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此外,由于病例极其罕见,无法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来确立一套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传统的抗细菌和抗真菌药物对它收效甚微。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感染率极低,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阿米巴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非广泛存在,即便存在,浓度通常也较低;此外,阿米巴原虫经鼻腔侵入人体本身也是小概率事件。此外,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并非它的适宜宿主。 这种阿米巴的本性是在自然水体中自由生活、以细菌为食。侵入人类大脑对其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意外。
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恐慌甚至放弃水上娱乐活动。 正确的态度是建立一种“低风险,高后果”的理性认知——即知道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同时了解其后果极为严重。
疑问5:
公众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封面新闻:最近很多家长担心家用自来水安全,是否有必要将自来水烧开再洗脸?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来降低感染风险?
徐京杭:使用烧开的水是安全的,因为高温可以杀死阿米巴原虫,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但对于日常洗脸等用途,不必过度担心。经过水厂严格处理(如含氯消毒)的城市自来水通常是安全的,阿米巴原虫在这种环境中难以存活,通过供水系统进入家庭的可能性极低。但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要排放积水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户外环境中活动时,由于水质安全未知,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尽量避免在不安全的水体中活动,如必须参与,也应减少剧烈动作(如跳水或激烈打水仗),以降低鼻腔进水的可能性。此外,可使用鼻夹进行防护,并在接触水体后及时用洁净、安全的水冲洗鼻腔,这些措施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感染风险。
相关文章
“食脑虫”接连致两幼童离世 感染科专家徐京杭详解5大疑问|封面深镜
08-27近期高发!盛京医院医生提醒:这种病不能忍,出现这些症状赶紧就医!
08-22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要命”的蚊子怎么防?
07-26基孔肯雅热关键信息知多少?一文了解2025版防控指南
07-25纯苯期货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
07-08替尔泊肽获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适应症,患者终于有药可医
07-04贝莱德:不断攀升的政府债务对美国市场地位构成最大风险
07-01这4种藏在家里的致癌物,很多人天天接触却不知道!快看你中招没?
06-15一天三顿饭,少吃哪顿最伤身?
06-08不要摘!不要买!金湾官方发布预警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