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9 10:42:00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这是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青铜器修复体验课,有修复专家讲解铜镜的打磨工序,参与者还可以亲自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前,上海博物馆发挥文物修复领域的专业优势,举办了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文物的魅力,2024年,上海博物馆新建成开放的东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展示模式,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设置了“裸展”。部分雕塑文物没有放进封闭的玻璃展柜,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无障碍的观察文物细节。
此外,博物馆还为参观者们提供了特别的“上手”机会。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釉下彩青花瓷瓶,经过专业评估、特殊保护处理后,可以让参观者触摸,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
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在这场《山水江南》数字艺术展中,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江南的山水人文以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展览中,高清的投影、灵动的音效以及交互技术的运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诗意的江南水乡。
新开放的古代文明探索宫通过“文明传承塔”联通三四两层,让小朋友们化身“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等,近距离接触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小朋友可以在田野中挖掘考古碎片,亲手体验文物修复,参与策划、搭建主题展览,更直观地学习知识。
对话世界,交流互鉴。2024年7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也亮相上海博物馆,共展出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超过95%以上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围绕参展古埃及文物开发了1000多款文创产品,涵盖生活家居、潮玩摆件、饰品等多个品类,满足市民游客的需求。截至目前,展览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介绍,通过常设展以及有影响力的特展,服务观众不断提升的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公共教育方面,努力做到分层分众,利用上海博物馆的这个定位以及馆藏,努力实现以文惠民的工作。
来源:央视网
相关文章
上海发布“AI+广告”12条新政:最高支持1200万,打造“国际数字广告之都”新高地
09-09这只参加阅兵的和平鸽,“下班”50多个小时刚到家……
09-06沪农商行“期中答卷”:经营业绩稳健 资产质量稳定 分红保持高位
09-01为了早日找到女朋友“脱单”,上海男子一口气买下6部手机…
09-01数字赋能 未来已来!2025数博会专业展亮点纷呈
08-31时政微观察丨从习主席引用的古语读懂“上合力量”
08-28光影赋能吉林文旅融合,“光影绽放中国行・跟着电影游吉林”启动仪式在长春举行
08-25“山海和鸣 声如夏花”山东广播电视台暑期惠民文化季之《稼轩词艺术歌曲专场演出》成功举办
08-24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合组织代表着和平、稳定与秩序——访《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总编辑马尔德巴耶夫
08-23【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全民健身“升温” 背后 体育强国建设“多点开花”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