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0:11:00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在科幻电影里,人脑直接操控机器的场景让人惊叹。如今,这项叫“脑机接口”的技术真的来了——简单说,它让大脑能和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直接“对话”。
华西医院的科学家们还给这些科技设备“起艺名”:歌剧《魔笛》成了卒中康复脑机接口设备的灵感来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化作了监测老人肌肉、筛查肌少症的手环……5月20日,华西医院“脑机接口”媒体沟通会期间,相关团队发布一系列探索成果。
给“脑机接口”取名
为科技赋予温度
老年健康领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天鹅湖》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我们希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让潜在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完整的生命周期里优雅地老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实验室主任、特聘研究员江宁介绍,目前,国内首家NMPA(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无线干电极脑电系统“芯脑Quick-20r”MCI(轻度认知障碍)诊疗系统正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10月获发明专利,2027年实现设备量产。“未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在老人认知功能严重下降前,发现已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而进行有效干预。”
而卒中康复领域,一台名为“魔笛”的设备正在实验室里“奏响”希望。“您看这个主机和电极套件,它用来做卒中后病人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康复,它是一个主动康复器械,灵感来自歌剧《魔笛》里一个活泼跳跃的角色。”江宁演示着设备操作,“我们希望它能像魔笛的旋律一样,唤醒卒中患者的运动神经。现在它已经进入临床前实验,未来病人不再被动接受电击刺激。”江宁说,预计2027年获得NMPA三类注册证,尽快投入临床市场。
“这个像手环一样的设备,叫‘胡桃夹子’。”江宁教授举起一台银色仪器解释道,“肌少症老人连握筷子都费劲,希望通过设备,让他们重新拥有‘夹碎胡桃’的力气。”他表示,这款面向社区的无创监测设备,被筛查者只需像戴手环一样佩戴数天,数据便会自动传回云端分析,实现低成本、重复使用,特别适合大规模老年快速筛查。
硬件以歌剧或交响曲命名,而软件算法则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团队私下会叫算法“《牡丹亭》”,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与科技融合。
无需术中唤醒也能“看清”大脑
新技术突破手术困境
神经外科手术室,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进行。传统脑胶质瘤手术就像“拆弹”——医生打开患者颅骨后,必须唤醒病人说话、抬手,才能避免切到关键功能区。手术时医生需精准判断胶质瘤区域并完整切除,切少易复发,切多则严重损坏大脑功能。
现在,江宁教授团队研发出一套创新解决方案,团队通过先进的脑电分析方法(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支撑),无需术中唤醒患者,就能自动、精准地判断出哪些区域是肿瘤区、哪些又是正常脑功能区,直接“按图索骥”切除肿瘤。
2022年底,华西医院开始用这种脑机接口技术,目前已开展近百台手术,还拿到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大赛的全球提名(全球前12,中国仅2家)。目前团队也准备将其转化为产品,使更多胶质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脑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中国有1200万瘫痪病人,很多是脑肿瘤手术后遗症形成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毛庆教授说,以前这类手术只有大医院能做,现在有了这套技术,相对安全、并发症少,基层医院也能开展,让更多人远离“开颅唤醒”的痛苦。
相关文章
C视频丨无需唤醒就能找到脑肿瘤,华西医院发布一系列“脑机接口”探索成果
05-22固安启动“行走的医院”数字化医疗创新项目
05-20【健康科普】甲亢患者饮食全攻略:控碘、补营养,这样吃才正确
05-20脱发诊疗实操班在昆启幕!HAIRO植发机器人云南首秀,昆明皮肤病医院获授省级培训基地
05-19以军空袭加沙一医院致十多人死伤
05-13四川:支持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常态化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05-12近年我国注册护士数年均增幅8%左右
05-12江苏注册护士中高级职称占比超四成
05-12(图表·插画)国际护士节|感谢有你 温暖守护
05-11医生谈“减重门诊爆火”:我国超重人群占比已超50%,给国家医疗体系带来较大压力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