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8:57: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琦 郭政
四月阳光明媚,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旧城改造项目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钢筋丛林间不时传来机械的轰鸣,河北中铸爱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艳春正在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安全帽压住半截马尾辫,精悍的身影分外专注,就像是盛开在建筑工地上的“铿锵玫瑰”。这是王艳春从事建筑行业的第十六年。
王艳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旧城改造项目建筑工地上核对施工图纸。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2009年,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王艳春成了建筑工地上的一名预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编制项目预算、核定工程成本。虽然工作内容看起来简单,但是整天泡在工地上,一年到头不着家,不是对着图纸就是对着电脑,再不起眼的数据也得核对很多遍。枯燥的工作内容,艰苦的工作环境,很多当时一起入职的工友都不干了,但王艳春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坚持下去才有意义。”就这样,王艳春一干就是七年,施工流程、材料消耗、造价软件操作她都门儿清。
王艳春在办公室内研究施工图纸。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看着电脑图纸中的大楼越来越高,王艳春有了新想法,要是能参与到真实的大楼建设当中去就好了。于是,王艳春一有空就拿上安全帽往工地跑,跟在技术人员后面问东问西,还利用闲暇时间考取二级建造师证书,当上了建筑工程技术员。
王艳春利用模型,向同事介绍新技术、新工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别看她外表文文静静的,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真是让人佩服。”技术团队的同事杨庆伟这样评价王艳春。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节能公共建筑侨商大厦项目是王艳春和团队遇到的一块“硬骨头”。它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并且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对于建筑的气密层和保温性要求都非常高。按照以往的建筑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难度大,墙体保温层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导热不均匀,房屋内墙容易发霉。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王艳春天天往工地跑,脑子里不停模拟推算,白天黑夜不停琢磨。一个月后,她终于想出了好办法,让结构楼板的层间挑板与外墙混凝土同步浇筑,并在挑板部位外立面采用真空绝热板进行保温。这样一来,施工质量有保证,施工工期还缩短了。凭借这项技术,团队获得了河北省建筑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巍然耸立的侨商大厦,王艳春和团队在侨商大厦建设中研究出的新技术获得了河北省建筑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王艳春说,“盖房子就像搭积木,要想盖得好,每一步都得花心思。”当技术员的这些年,王艳春和团队一起取得了河北省建筑业企业工法大赛一等工法、河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竞赛二类成果奖、第四届智能建造创新大赛综合组铜奖等多个奖项以及三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王艳春不但从技术员成长为技术工程师,还在公司内部创立了中铸新质(智)生产力改善研究院,培养更多和她一样的创新人才。
在创新工作室内,王艳春和同事一起研究新技术、新工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政 摄
从一线农民工到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回看这段经历,王艳春觉得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多,“既然我行,那他们一定也行!”为了让更多农民工兄弟吃上“技术饭”,王艳春四处找资源,牵头成立了中铸爱军职业培训学校,给农民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还设置了不少免费开放课程,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几年来,中铸爱军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农民工岗位技术培训上万人次,不少农民工也成了持证上岗的产业化技术工人。
在项目建设工地,王艳春检查建筑材料。企业供图
如今,王艳春还是喜欢跑工地,看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她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追着她请教技术细节,她更高兴。王艳春经常和农民工兄弟们说,“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梦想,肯努力、肯学习、肯创新,就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