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35:00
公司在工作群里对离职员工方某发布贬损性言论,方某发现后起诉维权,未料公司竟注销“消失”了。近期,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审结该起名誉权纠纷案,判令该注销公司的唯一股东承担侵权责任,向方某赔礼道歉。
据悉,A网络公司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方某为该公司财务人员。2022年7月,方某通过微信提出离职,并与公司相关人员完成工作对接。然而一个月后,该公司在微信群发布一则《公告》,称方某“未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要求办理离职手续,擅自离岗”“不配合公司进行财务工作的具体交接”等,并提醒群内20余名同事回复知悉。
方某认为A网络公司用歪曲事实的方式发布公告,严重贬损了其人格尊严和工作形象,引发其他员工对其的猜疑和误解,侵犯了其名誉权,故要求该公司在市级报刊上向其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失费5000元。
另查明,A网络公司于2022年11月决定解散,李某作为公司唯一股东成立清算组,并担任该组组长。2023年2月,该公司在收到法院送达的应诉材料后,未经清算,便办理公司简易注销登记。据此,法院依法变更李某为本案被告参与诉讼。
龙华法院审理认为,A网络公司在公司微信群内发布《公告》,对方某作出“擅自离岗”“不配合具体交接”等否定性评价,客观上降低了方某的社会评价,且双方提交的证据,均不足以证明方某离职时存在上述问题,可认定A网络公司针对方某作出的不实评价,侵犯了方某的名誉权。
此外,李某作为A网络公司的一人股东和唯一清算组成员,在明知公司尚有涉诉案件的情况下,虚假陈述公司债务状况,并办理公司简易注销登记,系恶意逃避法律责任的不诚信诉讼行为,李某需对公司注销前的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因李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已注销涉诉公司,龙华法院变更该公司的唯一股东即李某作为被告参加诉讼,并综合考虑案涉侵权行为的行为方式、影响范围等因素,判决李某向方某赔礼道歉,驳回方某关于精神损失费的诉求。该判决已生效。
龙华法院法官表示,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A网络公司系“一人公司”,在方某离职后,对其发表不实言论,侵犯其名誉权,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以简易注销的方式逃避债务,李某作为该公司唯一股东、公司实际管理者,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简易注销为无债权债务的市场主体提供了便捷的退出机制,但这种便利不应成为公司恶意逃避债务的“捷径”。对此类不诚信的诉讼行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否定性评价,变更该公司股东李某作为被告参与诉讼,并判令李某对公司注销前侵犯名誉权所形成的债务承担法律责任,引导用人单位在行使公司人事管理职权时,尊重劳动者人格尊严。此外,法官提醒用人单位应诚信经营,如未经清算办理注销登记、恶意逃避债务承担的,股东需依法承担清偿责任。
文|记者 李艺戈 通讯员 王佳淑 赵曼琪
相关文章
国创高新:拟2.25亿元收购宁波国沛100%股权
07-25CBA公司换董事长了!中国篮协副主席杨阳接替徐济成
07-24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 长川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8.73%
07-21华丰科技抛10亿定增计划,上月宣布一募投项目延期,上市第二年盈转亏
07-21首开股份上半年最高预亏21亿元,负债率逼近80%,拟4亿元出售资产“回血”
07-15重庆通报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07-14回归和谐(报告文学)
07-12LABUBU爆火启示录:泡泡玛特的IP炼金术
07-12合生创展2025年上半年合约销售额79.28亿 代建销售额37.36亿
07-12博众精工: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2.99%公司股份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