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民教育观察│“24版选科要求”基调依旧,理工科高考大多要求“物化双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1:42:00    

被很多高三学生称为高考“上半场”的今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昨天开考。自选的物理、化学两门重头学科赢得“极高人气”。经过近年来对招生科目组的不断调整,高校在选拔理工科拔尖学生时导向更加明确,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学习的后劲也将更足。

弃考物理 大学“日子难过”

多年前,一份来自某名牌高校的新生调查显示,该校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科目时惊讶地发现,沪浙两地学生的整体不及格率达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个别学生的物理学科仅有初中水平。根源就在于两地高中生在选择高考科目组时,不少人有意回避了“相对比较难”的物理学科,把选择化学、生物等“相对较易”的学科作为达到理工类投档线的捷径。由于功利性作祟,那些弃考物理的学生在大学里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没有大学物理打下的底子,诸如环境科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材料力学等专业都不会顺利学好,而大多数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也是需要学习大学物理的。随着高校对招生科目组的重新编排设定,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双一流高校提出了“物化双选”要求。

今年,沪上一所顶尖高中的应届高三学生约480人,文科班仅三四十人,其余理科考生都双选了物理和化学。而且,这所学校早在高一时就告知学生“要么物化双选,要么物化都不选”。这样的忠告被高校称为“对学生学业生涯的高度负责”。

精准选拔“理科头脑”

数理化是理工科最基础的三门学科,特别是在现代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态势下,理工科领域皆十分看重从业者的“科学思维”能力。有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物化双选”有利于高校更精准地选拔“理科头脑”。

这样的要求在昨天本市的物理、化学等级考的试题中表现得很明显。物理卷在实验情境和真实情境中考查“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如在“光学实验”“滑动变阻器”情境中,重点考查了考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再生制动与气囊减震”情境中,设计了与汽车节约能源及汽车安全相关的试题,以增强考生的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化学卷也着力突出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抗高血压药福辛普利中间体的合成”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分析有机物结构变化并理解其规律,突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如,“钨酸钙陶瓷薄膜材料”试题,通过分析晶胞结构和电极反应考查了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还有“单质锗样品含量的测定”“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等试题,均以实验探究过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真实科研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政策延续不变

教育部上一次调整选考科目要求,是202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主要体现在强化相关专业对高中学习科目的基础性要求,绝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均要求高中阶段必选物理、化学两门科目。这一选科要求在2024年高考中开始实施,就是俗称的“24版选科要求”。日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又公布了《2027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针对的是现在高一及以下年级学生。市教育考试院还特别说明,2027年选科要求仍然遵循现有规定,即“24版选科要求”的基本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理工科高考生中历来流传着一句话:“得物理者得天下。”从今年全国高校的专业调整来看,“物化双选”是迈向科学殿堂的重要途径。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扩招名额重点投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又如武汉大学,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培养助力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拔尖人才。

原标题:《新民教育观察│“24版选科要求”基调依旧,理工科高考大多要求“物化双选”》

栏目编辑:王蕾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制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