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西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遭老师解散群聊!专家:“唯名校论”偏离学生意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8:22:00    

潮新闻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位老师在微信群中因3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发表不当言论,愤怒解散报考群聊。7月7日晚,该校发布通报称:高考成绩公布后,漆某芳老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7月5日,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志愿后,漆某芳老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

针对这一情况,涉事学校立即召开教师会议,漆某芳老师在会上作出了深刻检讨,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不当。目前,学校和漆某芳老师已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争取他们的谅解。三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网络截图

高考报志愿如何填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那么,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学校和专业该如何抉择?潮新闻记者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此事进行解读。

熊丙奇表示,此次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畸形的名校崇拜,虽然国家一直提倡要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不能给学校下达升学率的指标,不应以升学率来考核评价教师,但就现实而言,地方政府还是比较在意“清北率”,不少的地级市政府评价当地的教育发展,就是以当地学生上北大、清华的数量为评价依据。

“如果说学生没有上北大、清华,可能这个学校的校长都难继任。”熊丙奇介绍,最近几年,有的学校就专门推出了所谓的“拔尖工程”,专门培养有潜力考进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所以,当这个学校出现了考分能够进北大、清华的学生,但未填报这两所名校时,学校老师可能觉得自己失职,“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其追求升学率指标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不恰当做法背后的教育评价体系。目前还是存在一种唯升学率评价、唯名校评价甚至是‘清北率’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意识化和功利化。”熊丙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在填报志愿时应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学校或者专业呢?熊丙奇认为,新高考要求所有学校重视生涯教育,生涯教育的前提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要根据学生的志趣引导学生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学生报考,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兴趣,对什么样的专业感兴趣是很重要的,“现实中很多学生是没有自己的兴趣的,所以就会出现盲目追逐名校,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

熊丙奇认为,虽然网上一直有“天坑专业”的说法,但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去选择,不要太在意外界所定义的热门或冷门专业,只要追求自己的志趣,它就是属于自己的热门专业,这种兴趣与追求更有助于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实现更好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尤其是对这些高分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应根据他们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名校。这几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择校,校方应予以支持,不能一味追求清北名校,不能偏离学生的本意。

潮新闻记者 吴越 实习生 马彩霞

责任编辑:陈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