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山里的守望者——记汉阴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胡国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5:47:00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胡国章常挂在嘴边。作为连任三届的汉阴县人大代表、柏杨村的“老支书”,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这片山坳里,成了乡亲们最信任的“当家人”。

守住根,才能走远路

老胡常说:“做人不能忘本,就像村口那棵老槐树,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旺。”他打小就记得祖辈传下来的老理儿——仁义、勤快、讲信用。当代表、当支书,他认准一个理儿:“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跟你一条心。”

2024年夏天,一场暴雨冲垮了村民老张家的土房。半夜里,老胡带着村干部蹚着水把人背出来,第二天又吆喝左邻右舍帮忙砌墙、搭瓦。没等镇上的救灾款下来,新房子已经盖好了。老张逢人就念叨:“胡支书是实打实给咱办事的人!”

敢折腾,黄土能生金

光守旧摊子可不行。柏杨村坡地多,种庄稼收成薄,老胡就琢磨:“这荒坡坡能不能变钱袋子?”他带着村干部跑遍各地取经,最后盯上了中药材种植。可村民怕赔钱,谁敢带头?

老胡有办法:村合作社先垫钱买苗子,按四折价卖给农户,在通过奖补政策每亩奖补给农户300元,等药材丰收了村合作社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这下大伙儿吃了“定心丸”,纷纷撸起袖子跟着干。如今村里山坡上淫羊藿、管仲、石菖蒲长得喜人,老陈掰着指头算账:“一亩淫羊藿药材顶5亩玉米哩!”

磨破鞋底,换百姓舒心

“坐在屋里全是难处,走到地头就有办法。”老胡的鞋底常年沾着泥,不是在地头帮人调解纠纷,就是在村民家算账。去年修灌溉渠,几户人家怕占自家地,他挨家上门算账:“渠修好了,一亩地自己少浇两遍水,省下的工钱够买化肥!”道理讲透了,水渠提前半个月通水,连反对最硬的老李头都竖大拇指。

扎根土壤,才能根深叶茂,胡国章他以人大代表的担当和职责为笔,以大地为纸,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如今的柏杨村,路灯亮了,广场舞跳起来了,合作社的蔬菜直供县城超市……,这背后离不开像胡国章一样的代表和村干部,离不开老胡扎根泥土的行动和思考。每一次深入农户中、每一次建言,都是在政府与民众间架起的沟通桥梁。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希望。、


作者:刘丽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