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3:16: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常受邀到中小学作讲座的作家、媒体人王开岭,其作品频频被作为阅读理解题进入语文试卷;他写的《精神明亮的人》《亲爱的灯光》等书籍也颇受师生欢迎。近读他的散文集《古典之殇》,我很快被其文字和思想的纯净度俘获。从文字间扑面而来的清洁精神和人格力量,让人想到没有受到污染的田野和田野里飘荡的绿风。
《古典之殇》是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在这本书中,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古典之殇》中所写到的带着柔软人性温度的植物或风物,让我感到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而且更像是一剂疗愈精神的处方。读这本书时,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些在蓝天白云下自然生长的幸福的动植物以及已经消失在记忆中的往事和词语。它提示着这个世界已经消失、行将消失而又必须保持的一种品德。在书中,王开岭写道:“我们没有理由不爱现世,不支持和肯定当代价值。”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精神魅力所在。
“大约10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古典之殇》,主题是:当我们大声朗读古典诗词时,殊不知,那些美丽的乡土和自然风物、那些曾把人类引入美好意境的物境,早已荡然无存;现实空间里,我们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现场,找不到对应物……”王开岭说,甚至在他带人去看给他留下珍贵回忆的童年故地时,其变化之令人瞠目结舌,使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说谎者”。后来,他便开始在自己的文字里,试图通过古典的黑夜、往昔的风物、登高的习俗、女织的秩序、尚未被污染的河流和井泉、胡同、鸽哨、萤火虫、穿花衣的小燕子、虫鸣等意象之间,寻找曾经失落和正在失落的大地秩序及其古典诗意的蛛丝马迹,并以自我的方式使其复原……“我也幻想开间铺子,就叫‘寻人启事’。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他在书中写道。
《古典之殇》像清晨带露的田野一样,是一片没有挟带任何私欲的、干净的文字原野。这本书同时也表明这样一种事实,王开岭经过此前的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文本呈现之后,其精神进入一种自然而理性的表达。
王开岭的文字之所以有一种疗愈精神的作用,大概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成长在一个县城医生的家庭,这或许让他的潜意识里多了一种为自己所身处的时代减少病痛的自觉本能。经常目睹死亡和病痛的经历,使他或许幻想自己的文字有一天能够具有疗伤的作用,像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医术高明的医生一样,他希望这个世界因病痛减少而变得美好一些。这种经历赋予他一种医生般的冷静和理性,这让他在构造文字世界时像一个手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在为这个世界减少病痛的同时试图寻找一种可能性的出口。
捧读《古典之殇》,我被其中的诗意和思想所吸引。它所提供的文字质地、精神参照和让人想到世间曾经最美好事物的力量以及给这个世界开出一服大都由植物组成的中医式良方,让人读之不得不动容——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纯粹的感动了。在我看来,《古典之殇》里的文字必须选择一个好的时间来读,选几天最好的时光打开它,让自己像植物一样自由舒展地呼吸。这是一些需要洗净双手和双眼才能阅读的文字,让人产生一种一边读一边想去洁净自己的冲动。在一个越来越忙乱的时代,如此清澈如泉水的文字的确来自一种超出想象的精神背景。世界就是这样,人们往往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所困扰和消耗,而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更没有时间去思考重要的事情。这样的文字可以让我们回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真实的自我之中寻找内心的秩序和世界的法则。
《古典之殇》在试图寻求自我与时代精神的突破时,以回溯的方式为现代人指出一种可资借鉴的精神参照,而这种参照本应时刻存在于我们内心。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背上这册不算厚的书,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者:张文燕 系山东省鄄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