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22:21:00
近日,
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
多家科研单位联合组成的团队
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
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
就在云南!
中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高级工程师 张海涛:“这就是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测到的一段数据,这个比较有规律的点就是有效的信号,周围的这些相当于噪声。”
4月23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新升级的近红外月球激光测距系统开展试验。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高级工程师 张海涛:“凌晨4点45分,我们正式开始试验,仅仅2分钟之后,我们就成功捕获到了DRO一A卫星,上面携带的单角锥反射器返回的激光回波信号成功接收到,就说明我们这次试验是成功了,4月23日一共测到了四段,4月24日凌晨又测到了一段,一共是获得了五段有效的数据。”
DRO一A卫星的轨道距离地球31万至45万公里。这次测距数据显示,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高级工程师 张海涛:“地月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8万公里,我们这次测量的DRO一A卫星是一颗绕月卫星,35万公里是这颗卫星正好运行到一个离地球可能相对近的位置。”
早在2018年,云南天文台就在国内首次实现激光测月,并入选中国“天文科技十大进展”,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五个实现月球激光测距的国家。今年的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在多项关键技术上相比2018年再次升级。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青年高级工程师 张海涛:“它应该是在地月距离尺度上测量精度最高的一种探测手段,就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的案例也是非常少的,中国相当于是全球第二个实现的,在国内是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的激光测距。”
这次测距试验成功验证了中国深空激光测距技术的成熟度,为中国深空探测任务的轨道测定与导航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未来,科研团队还将继续提升地面系统测距性能,优化设计,发展新技术,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在地月空间探索领域的优势 。
记者:宗枸宇 李小松
编辑:董桂英
责编:施凌清 王锐
主编:苏菲
终审:梁琦
相关文章
银杏见证抗战烽火中的医学坚守
09-09我国已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 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正在研制
09-09新风口,多个平台向中国卖家开放
09-08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律宾防长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09-06钟华论: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09-01重磅纪录片|建设共同家园
08-31闽人智慧丨“开眼看世界”的禁毒先驱,为近代中国“破局”
08-29国家不会忘记|蒙古族“抗日三女王”请缨杀敌
08-29樊振东在德国亮相 新赛季将参与多项赛事
08-28郭晶晶再传喜讯,家庭和睦,终究撕下了何猷君“爱妻”人设遮羞布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