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9:54:00
来源:人民网
小学生“玩转”机器人编程;大学生成立数字创新公司;技术高工开发智能软件……眼下,智能科技崛起,“全民数创”成风,数字大潮风起云涌,数字创新的毛细血管正被激活。
参加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决赛的小选手。人民网记者 焦艳摄
技术日新月异,创造服务民生。浙江旅游风险多模态智能管控项目为15000多个文旅主体实时赋码,以小时级更新,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贵州大学团队开发的“法管家”大模型,几秒内便可一键生成法条解读和维权建议书,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万人;甘肃庆阳油菜花田上空,毫米级精度的无人机群精准避障、快速换药、均匀喷洒,演绎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的植保新路径……
今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历时4个月,设置数字文旅、数字城市、低空经济、青少年AI机器人等11个赛道,吸引了3万余名选手参与角逐。在这场一年一度的创新盛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中的科研正走进人间烟火,抽象的理论成果正通过应用转化为生活“妙方”。
机器人现磨咖啡。人民网 李唯一摄
在生成式AI和通用大模型“肩膀”之上,一个个“数字+”赛道破土而出,搞技术,也拼“嗅觉”、比“脑洞”。数字+医学,智能医导大模型斩获人工智能赛道一等奖;数字+文旅,带来旅游景区、文物保护、非遗活化利用全面升级;数字+金融,金融服务边界一扩再扩,让实体经济、行业生态能乘风而上……
背靠大树“乘凉”,依托自有数据库,高校创新在细分领域中做文章,扎进垂类“蓝海”做突破。从实际问题出发,企业以跨界合作生成成熟方案,以技术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数字创新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青花瓷,而是百姓灶边铁锅越用越亮、越用越懂。从“痛点”到“通点”,“金点子”诞生于高校实验室,也生长于车间流水线,“各自为战”已成往事,脚踏实地、合作融合方为“王道”。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表示,“文理科”各取所长,实验室与生产车间携手并进,将在未来变得更加寻常。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预测,让人工智能嵌入人文基因,以人文洞察发现社会需求,以学科交叉理解社会规律,再用数字化、编程化思维去探寻解决方案将成为数智时代未来图景。
从技术“秀场”中走出,迈向产业“竞技场”。本届创新大赛获奖的731个团队中有不少已经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研而优则实战,创而优则“变现”,数字创新打破学科边界、理论藩篱后,又用市场选择和人文尺度共筑生产发展的良性循环。研发、技术、资本、产业的产学研用闭环,让奇思妙想有了源源动力,数字创新最终要通过造福于民,实现发展的生生不息。(人民网记者 林盈)
相关文章
东盟青年眼中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里有我们的“黄金机遇”
07-27从实验室到赛场:海大学子造出会“捕星”的海洋机器人
07-27岚图汽车邵明峰称中国辅助驾驶已实现从追赶到并跑
07-27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
07-26《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智库报告发布
07-26“全运家书”征集活动启动!苏炳添等邀四海同胞共赴湾区盛会
07-26一个没注意中国无人机又升级了
07-25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企业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07-23京东方败诉,苹果最受伤
07-23全球“数字游民”热门目的地排行出炉,榜首城市是……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