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精准诊断再突破: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助力直肠间质瘤微创诊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4:37:00    

【来源:衡阳新闻网_热点关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彭柳报道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联合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0岁直肠肿瘤患者完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B),精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据此量身定制了“靶向治疗联合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一案例不仅彰显了超声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精准诊断中的核心价值,更为复杂低位直肠肿瘤患者避免了“盲目手术”,提供了新的诊疗路径。

该患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入院,经腹部CT、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仅3cm处,直径约3cm,初步怀疑为直肠间质瘤。鉴于肿瘤位置极低,传统手术方案需切除肛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决定先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再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在超声内镜的实时精准引导下,消化内科主任胡杨团队成功避开周围血管及肠壁结构,通过细针穿刺获取了肿瘤组织标本。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17、DOG-1阳性,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胡杨指出,超声内镜技术不仅能清晰展示肿瘤层次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毗邻关系,还能在微创条件下获取病理标本,有效避免了患者因盲目手术而导致的功能损伤。

基于EUS-FNA/B的明确诊断,MDT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肿瘤体积较小且危险度低,若直接手术需永久性造瘘,而术前应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可有效缩小肿瘤,增加保肛概率。目前,患者已开始靶向治疗,后续将根据疗效择期进行内镜下ESD治疗或腹腔镜手术。

据统计,约30%的直肠间质瘤因位置过低而面临保肛难题,而传统活检方式存在出血、穿孔等风险。EUS-FNA/B技术以其高安全性、高准确性,成为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南华医院消化内科已开展EUS-FNA/B技术5年有余,推动消化道肿瘤诊疗从“经验性手术”向“病理指导下的精准序列治疗”转型,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胡杨强调,对于便血、腹痛的老年患者,超声内镜是明确消化道肿瘤性质的首选检查手段。特别是对于手术高风险的低位直肠病变,EUS-FNA/B技术可避免过度治疗,为患者争取更优的治疗方案。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南华医院消化内科的特色优势项目,为区域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