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消费新观察|花开成海,“紫色经济”热力绽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20:30:00    

央广网昆明5月4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 魏文青) 春末夏初,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如约盛放,绵延数公里的紫色花海如瀑倾泻,将街道染成一片梦幻的紫色长廊。这里不仅吸引全国游客奔赴“紫色之约”,更催生出以文创体验、非遗活化、美食消费为核心的“紫色经济”新场景。

“五一”假期前来观赏蓝花楹的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五一”假期间的教场中路涌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身着汉服的游客手持蓝花楹主题团扇倚树拍照,举着冰淇淋的孩童追逐飘落的花瓣,无人机镜头里尽是攒动的人潮与流动的紫云。“我们是从广西来的,这次来昆明听说蓝花楹开了,为了‘打卡’特地来这里看看,现场看到真的非常漂亮壮观,一整条街上都是紫色的。”游客王女士说道。

沿街蓝紫色的帐篷与“香蕉伞”下,非遗与创意碰撞出消费火花。蓝花楹特调饮品的杯沿点缀着可食用花瓣,紫色马卡龙与蓝花楹造型雪糕引发排队热潮;“非遗手作”摊位前,游客俯身体验拓印技艺。“最近假期游客数量特别多,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摆摊后一直都有游客前来询问购买我们原创设计的蓝花楹冰箱贴,大家的消费热情十分高涨。”售卖文创产品的摊主孟先生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向记者说道。

游客选购昆明非遗瓦猫(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自2019年首届蓝花楹文化旅游季启动以来,这条“紫色长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突破2亿元。今年活动期间进一步深化“赏花+”模式:非遗工坊将瓦猫泥塑、纸鸢制作等传统技艺转化为体验式消费;融合蓝花楹元素与数字艺术同步推出蓝花楹赏花地图,方便游客精准“打卡”便利式消费;南屏步行街还联动推出了无人机闪送“蓝花楹主题咖啡”,让科技与消费深度绑定。

游客在蓝花楹树下拍照(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从非遗技艺的沉浸式体验到科技赋能的互动消费,游客在“可触摸、可体验、可带走”的多元场景中,为“限定浪漫”慷慨买单。如今,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已成为昆明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