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9:44:00
新华社成都8月19日电 题:独苗已成林 中国霹雳舞正盛放
新华社记者牛梦彤、肖亚卓、高萌
2022年伯明翰世运会,16岁的刘清漪孤身闯入女子霹雳舞四强。2025年成都世运会,中国霹雳舞已不再是孤军奋战——郭朴和刘清漪包揽女子冠亚军,亓祥宇力压三名日本选手夺得男子金牌。中国队一举收获两金一银,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作为巴黎奥运会之后该项目的首场世界级综合性赛事,成都世运会见证了中国霹雳舞的双线突破,也展现了这支队伍在短短几年内积累的底气。透过几枚奖牌,可以清晰看到,在霹雳舞“入奥又出奥”的曲折背景下,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的成长轨迹。
(小标题)从“无人问津”跳起
灵巧的后空翻,紧接着胸口轻巧贴地,像羽毛般轻盈……成都世运会男子霹雳舞比赛,亓祥宇从日本“集团军”中突围夺冠,每一次腾空与旋转都点燃全场。而女子赛场上演一场“中国德比”:“一姐”刘清漪与“新秀”郭朴会师决赛,奥运银牌得主多米妮卡和世界冠军、日本名将福岛亚由美等国外名将都成为姐妹俩的手下败将。
这样的场景,对于中国队来说,在几年前还不敢想象。
“第一次带队出国比赛是在荷兰。参赛的几百名国际高手人人都有‘绝招’,中国队员完全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比。”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尹国臣回忆道,“当时中国选手几乎不参赛,国际上没有朋友,也没人了解中国霹雳舞。”
中国队真正的起步并不算早。2020年底,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滑板、攀岩、冲浪四个大项,2021年11月中国首支国家集训队才正式组建,赶赴巴黎世锦赛。然而仓促参赛的结果并不理想:全队止步小组赛,成绩最好的刘清漪位列第九,与八强失之交臂。
(小标题)用“中西合力”破局
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霹雳舞成长迅速。面对实力差距与奥运资格的压力,队伍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疯狂“走出去”。高水平外训、顶级赛事历练、世界大师授课……那时外赛外训几乎成了常态,选手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组建集训队不到一年时间,中国霹雳舞便迎来首个阶段性突破。2022年,刘清漪在Outbreak大赛夺冠,打破中国队在世界顶级赛事冠军的空白;同年世锦赛,她摘得亚军,为中国队赢得首枚世锦赛奖牌。自此,“671”成了中国霹雳舞的第一张世界名片。
2023年,中国队继续积蓄力量。刘清漪在杭州亚运会夺冠,拿到巴黎奥运会入场券。她爆发力与力量感兼具的舞风,打破了女子霹雳舞的固有格局,成为世界舞台无法忽视的存在。男子方面,亓祥宇也迅速崛起:他在Outbreak赛事登顶,亚运摘铜,并凭借奥运资格赛的表现赢得世界认可。
“中国的备战策略可以概括为‘西学为用,强体固能’。”尹国臣总结道。队伍既吸收国际先进技巧,又坚持注入中国元素——为每位选手量身定制训练体系,配备专业体能和外教团队,确保科学高效;同时邀请舞蹈、音乐、武术等领域专家,将“太极”“醉拳”等传统元素融入霹雳舞,形成独特的中国美学。
中国队总教练、法国人穆尼尔·比巴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人物。他提出以“运动员方式”训练霹雳舞者,并很快见效。“我刚接手队伍时,中国队在国际上几乎默默无闻,只有商小宇参加过青奥会,如今队伍已拿下奥运铜牌、世运会两金一银。在我30年的职业生涯里,从未见过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飞跃。”比巴感叹道。
(小标题)以“时光”酿美酒
巴黎奥运会前,中国队仅有一年半的备战时间,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那时候只能用最艰难的方式快速成长。没有时间从容摸索,只得在一场场硬仗中学会生存。”比巴回忆道,队员们在训练室里反复推演动作、模拟比赛、锻炼体能,一次又一次挑战身体极限,许多人都常常加练到深夜。
“一个套路要跳二十多遍才能初步消化,每次感到力竭时,我都会逼自己再来最后一组。”亓祥宇说,他即使在训练疲惫时,也会坐在场地边盯着记录动作和套路的笔记本,不肯离开。
付出终有回报。刘清漪、曾莹莹、亓祥宇最终闯入巴黎奥运会的舞台,其中刘清漪摘得一枚铜牌,实现中国霹雳舞奥运奖牌“零的突破”。
这枚铜牌虽带遗憾,但重量不言而喻,为中国霹雳舞打开了新篇章。短短数年,中国队便跻身国际大赛奖牌竞争行列,不仅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也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团队风格。
如今,从巴黎到成都,一年的沉淀让队员们得以“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积累经验,迎接新的绽放。同时,国内赛事体系日益完善,青少年人才培养加速推进,为项目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一批年轻选手迅速崭露头角,16岁的郭朴便是其中代表:她先在今年连夺亚青赛、亚锦赛“双冠”,又在世运会上力压“前辈”刘清漪,摘得中国霹雳舞世运首金。
“郭朴已经证明她不只是‘新生代’,而是站在世界顶尖的强者。”比巴说,“这个项目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年轻观众通过比赛和社交媒体持续跟进。我完全不担心未来10至15年中国霹雳舞的发展,因为这里蕴含巨大潜力。”
如今的中国霹雳舞,已颇有“高手层出不穷”的气象,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位“黑马”是谁。不论是项目发展还是运动员个人成长,时间都将酿造出最悠长的美酒,余韵悠长。
“世运会上的成绩不仅是一场突破,更是我们继续向前追赶的重要节点。”尹国臣说,“我们的目标是2030年前打造世界一流团队。现在虽然已有个别选手冒尖,但要形成集团优势,还需要持续努力。”
从“独苗”到“成林”,中国霹雳舞已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盛放,才刚刚开始。(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