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0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8日讯(通讯员 严丽 武海亮 全媒体记者 岳霞)重症医学科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把人救活”,也应更多关注患者的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近日,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创新“移动式监护”模式,让心电监护、氧气装置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实现了治疗与早期康复的无缝衔接。
“感觉腿没有力气,害怕走不稳。”“雷叔叔,别怕,把手给我。”“我们先站稳,深呼吸,再慢慢抬脚。”……这是4月7日发生在湘雅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真实一幕,护士正在指导重症患者雷某“学走路”。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雷先生从“不敢迈出第一步”,到后来慢慢踱步,最后独立行走,他顺利完成了3次20米的下床行走训练。
10天前,雷某因重症肺炎转入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时,他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医院迅速制定救治方案,通过高流量氧疗、俯卧位通气、抗感染治疗等措施稳住了他的病情。然而长期卧床使雷某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
“早期活动是重症康复的核心理念。”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介绍,一旦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医护团队便开展康复可行性评估。在这个“黄金窗口期”,团队手持评估量表,全方位分析患者状态,并配以个性化康复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医护团队做到点对点、一对一、分阶段落实。
“早期康复绝非盲目冒险,每个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都可能影响预后。”孙士昌护士长强调,在雷某早期康复训练中,医护团队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移动式实时追踪患者的心率、血氧及耐受度,每日动态调整方案,“我们反复强调工匠精神,将重症监护精确到毫米、毫升、每分钟。”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雷某的康复稳中有进:从床上间断清醒俯卧为始,到轮椅上坐位,再到床边踏步、氧气袋吸氧下扶床转圈步行训练,最后患者在吸氧袋吸氧状态下,在走廊上进行无搀扶来回步行训练,雷某的康复轨迹也勾勒出一幅ICU患者的康复路线图。
相关文章
银杏见证抗战烽火中的医学坚守
09-09李亚鹏名下嫣然医院再成被执行人,与王菲等人共同创立,此前已被执行1381万
09-08一针下去女孩差点没命?医美乱象该管管了!
08-2645年致追梦人|刘畅:练就“纳米级捕手”精准拿捏细胞
08-23淮南医疗新突破!淮南市首例铥激光前列腺微创手术在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成功实施
08-21陕西国力原主教练贾秀全,有新职!
08-18戒烟、限酒、戒熬夜!预防心血管等疾病 专家建议摒弃这些不良嗜好
08-13热血七年不息,全家携手筑希望——南阳医专三附院无偿献血活动纪实
08-12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要命”的蚊子怎么防?
07-26黔南和泰医院变更登记注册信息公告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