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8:07:00
“能有机会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我感到很欣慰。”4月23日,西京学院商学院大三学生夏雯萱说,她是西京学院“小候鸟管家”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名志愿者,已累计参与社区服务逾70个小时。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西京学院商学院教师惠艳玲带领团队以“代际互助”为纽带,设立“小候鸟管家”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老人提供帮助和养老服务,用8年多时光书写了一份温暖的青春答卷。
故事始于一次社区调研。2016年,惠艳玲发现社区老人面临“数字鸿沟”“就医无人陪”等困境,而大学生群体正渴望社会实践平台。师生团队在走访西安市10余个社区的百余位老人后,决定以“需求对接”为核心,开启跨越代际的社会实践。
经过调研分析,团队逐步形成了“需求收集—服务匹配—质量监控”机制。“小候鸟管家”的服务从生活细节切入,推出四大基础服务模块——陪伴聊天、代购、助医、智能机教学。“小候鸟管家”按需接单……8年多来,服务清单随老人需求迭代升级,新增了陪诊就医、智能设备教学等特色项目。
在服务中,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航开路社区75岁的张秀梅老人在“小候鸟管家”的指导下学会了网购鲜花,在她的巧妙装饰下,小屋温馨而芬芳;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栎阳社区行动不便的李伟每周最期待志愿者帮他理疗,边理疗边与志愿者聊天成了他的幸福时光……
志愿者还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助老行动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魏子涵在帮助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长安家园社区的退休老人王娟开网店销售手工鞋垫的同时,将O2O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践。
如今,“小候鸟管家”开发出微信小程序,实现服务“点单式”预约,老人或家属可在线选择陪诊、代购等服务,实时查看服务轨迹。团队还计划在社区打造共享空间——“老幼互助站”,老人教大学生剪纸、书法,大学生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让代际互动突破传统服务范畴。
8年多来,西京学院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3000余次上门服务、5000余小时陪伴……
“养老不是孤立的生命课题,而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契机。当银发智慧遇见青春创意,养老实践既有传统温度又具时代感。”惠艳玲表示,“这种‘以老育新’的模式实现了代际互动的双赢——老人获得智能化时代的温情守护,学生在真实场景里锤炼本领。”
相关文章
镇江润州 “乐邻” 乒乓俱乐部十岁啦!十年耕耘成社区亮点,友谊赛贺华诞
08-25【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全环境立德树人 胶州市开展“童心传承八角鼓 非遗课堂进社区”活动
08-22杨幂回应“连续三部作品演技获赞”,称三个角色都不屈服于命运:对于俺来说,俺很幸运碰到这样的角色和班底
08-21跨越山海的夏日约定:两广“小候鸟”的深圳奇妙之旅
08-18湘口街道双塔社区廉洁家风活动掀崇廉尚洁新风尚
08-11烟台今语 | 这样报喜报忧值得借鉴
08-10军山街川江池托管班:消防站研学增本领 代际互动画句号
07-26【潍坊寿光】台头镇:李王庄村“好榜样” 马新凤谱写最美志愿篇章
07-24去西工大看运20
07-22童心绽放 见证蜕变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