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8:12:00
深圳的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充满烟火气的服务项目。朱洪波 摄
“你知道吗?在深圳有一个24小时为你亮灯的自习之地,它不仅能满足你的学习需求,还能在你迷茫时给你带来温暖。”最近,一条介绍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的小红书推文火了,网友纷纷留言称党群服务中心是“深圳最美自习室”“宝藏图书馆”。
在深圳,随便走进一家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图书馆、钢琴房、健身房、自习室、咖啡厅……如此充满烟火气的党群服务中心,已然成为深圳文化的一张活名片。
党群服务中心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而群众愿来、场地常用、人气高聚,正是检验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委组织部组织多次调研,并于2023年开始对深圳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
深圳创新性地提出,根据群众需求打造更多特色功能区域,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避免建成单纯宣示性、展示性场所。
通过空间“破界”、办公面积“让步”、办事窗口优化、服务功能扩大等方面改造,深圳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百姓客厅”。
针对不少群众提出来的24小时服务需求,深圳有序推行了全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的24小时开放服务,优选位于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一楼临街等地方的场所站点,推行符合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24小时开放服务。
除了“亲民化”服务外,深圳还引入AI技术对党群服务中心拓能提质,以科技利器赋能治理升级。
去年以来,深圳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服务”场景,聚焦老年人、青少年、学龄前儿童需求,提供智慧琴房、智慧理疗、智慧创客编程、智慧棋牌等服务项目;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大数据模型分析各时段人流量、停留时间、年龄、性别等,帮助各党群服务中心掌握运行情况、查找存在问题。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深圳各区党群服务中心导入“AI+服务”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也是党群服务提质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
如今,深圳已建成1个市级、11个区级、736个社区(村)以及若干园区、楼宇、商圈、小个专等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形成“1+11+N”体系,群众在1公里半径范围、15分钟内便能走到党群服务中心。
徐怀